一切,从学习感受开始。Grow old with me, the best time is yet to be - Robert Browning

2012年1月28日星期六

另一个新的部落格——开张啦


嗯,我真的有点兴奋,感觉好像迎接第二个孩子那般兴奋,哈哈!对大班生的2012承诺终于开始挺进。这次可为了陪伴他们,一班刚升上初中一的13岁学生,蠢蠢欲动爬上了另一个方格子,为他们,也为自己,打开另一扇生活门窗。

新部落该放什么名字?光想了7天仍无头绪,几近缺氧的边界后的24小时,结果今早爬起身,这《13岁的以后——还可以什么?》就扑进我的胸口,不到一小时,第一篇的《 我是阿振,多梦的男孩 》顺利诞生。当然,还有接下来的好戏,一切留待下一次。

到底阿振是谁呢?

换句话说,阿振是芸乐旗下大班生中,在大家心里其中最具魅力的小男生——请原谅我对学生,对读者采取【角色保留】的心态。我不想让学生在阅读我的文章先入为主,以现实中的【阿振】去评价故事中的【阿振】,这不太好,对孩子的想象空间有一定的杀伤力。再说,无论是【阿振】,还是接下来的【绿豆眼】、【笑猫】、【馒头】和其他陆续登台的人物,极有可能反映出,在我们身边的孩子,拥有不一样特质的孩子。13岁,是人生另一个转折点,生理心理都处于一个敏感的非常时期,正值一个蜕变的新颖点,马虎不得,但也别太刻意。

可以为一群跨过12岁门栏的生命,歌颂青春期有多美好,有多憧憬,我想,这又是无法解释的一段诗句。

能写,是幸福的,能参与其中的感觉格外充实。

希望我们从《13岁的以后 —— 还可以什么?》中,一同回味13岁的自己——不管是以前,现在,以后的人生道路,我们都感受其中,重整自己,重新出发。

2012年1月17日星期二

落寞的一角:女孩心事谁人懂?

(取自http://img.article.onlylady.com/00/03/83/81/98565.jpg)好电影,这个女孩很勇敢。

即将迎接11岁的雯雯,今晚的她看来格外憔悴。新春将至,理应温存着一颗期待的心,对不?

没有。她一脸落寞靠着墙面,一言不发。雯雯本来就长得不高,与背后墙面高大的巨型卡通冬菇相比,她显然需要更多成长的勇气。

一双眼睛暗淡无光,握剪刀的手法显然不够稳定,动作不够利落,卡片边角剪得稀烂,看来这女孩今晚真的完全不在状况。

“下午没午睡吗?” 我没正视她,专注和身边的莹莹把卡片慢慢塞进红包袋,快要完成最后一封了,莹莹看来可目光闪烁,意气风发。

雯雯抿嘴,她知道【午睡】指的是她。咬字不清,嗡了两下的她:“有啊。只是我想到恩恩,没人跟我玩,很静,我很闷。”

恩恩?恩恩不是去年已经离开了芸乐吗?为何忽然想起她?

“还有我们啊!意意和Vick都在这里啊!” 莹莹移动身体,尝试靠近雯雯,近距离提醒她。

雯雯继续沉默,开始舞动手中的剪刀——咔嚓咔嚓剪了起来。剪了几下放下双手。“很多补习班啊,我差不多每天都要补习啊,连华文也要补!” 她声量稍微提高。大家放下自己的剪刀,目光都停留在雯雯,眼前的雯雯宛如一株几近秃头,枯叶斑驳的老松树,无助站在巅峰的冰山雪顶——那是落寞一角的最佳写景。

“可是这些都是你要的,不是吗?” 女孩没有回答,她开始启动剪刀,继续慢条斯理地咔嚓咔嚓,零碎纸片被头上的风扇一刮,散落一地,真希望她不会如此剪裁自己的人生——每逢星期六她从早上8点就得赴补习班,然后连续赶去3趟不同性质的才艺班——舞蹈、画画、钢琴。我没有亲眼目睹她在家实际生活的画面,但是每天四处奔波的孩子,究竟有多少时间可以让心沉淀下来呢?

多快乐的人,都需要停下来感受自己是否真的快乐。

我不禁回想,恩恩这个与雯雯同龄的女孩——她们除了漂亮脸蛋和一头乌黑长发,基本上都是活在大人憧憬,时下典型的【填鸭孩子】。什么是填鸭孩子——一个没有时间自主权的灵魂,为了满足自己和别人,心中为了追求更多的成就,连基本慵懒的时间都可以牺牲。雯雯习惯这样的追逐,相信她家人也习惯了这样的追逐方式。这让我想到洪兰教授强力推荐的《棉花糖女孩》——心灵空虚的女孩,住在童话堡垒的新时代产品。孩子和大人都往堡垒里硬塞,深怕自己不够吃尽奶力,挤不进举世瞩目的金字塔 —— 那是追逐者的幸福指标,那是成功者的幸福保证。这样的例子到处都有,不稀奇。

真的要比较,雯雯至少一星期享有一个完整属于自己的星期天,恩恩除了星期二晚上没有补习,其余都在安亲,补习班和才艺班的日子渡过。所以恩恩选择离开了芸乐,虽然她离开一段日子后又忍不住回来芸乐,可是最后恩恩选择离开芸乐,因为我和她深知——唯有离开我们,她才能得到仅仅每个星期二,不到6小时的自我空间。我完全明白这种压迫感,像等待爆炸的一枚计时炸弹,连自己都无法控制的危机。

我站起来,明示雯雯放下剪刀,干脆上楼一拼乒乓球艺。她一口答应,留下一堆疑问的眼神在打问号:“干嘛东西做到一半就停下来,这不像一贯作风的杂草老师!”

很快的我赢了首局:21比07,分数差落大,雯雯完全没有放在心里,不像平时把分数看得比天高的她,一脸笑嘻嘻的说再来第二局,刚才的阴霾早已离去,在沉静的夜晚竖起一轮明月,照耀四方。我当然点头示好。

“快点发球,我很想一直这样打乒乓!” 女孩笑得很开心。

我不知道自己能够改变什么,但是有这样的一刻,一刻大家暂时不必想太多,愿意卸下包袱,哪怕时光短暂,让身边的学生能够暂时忘却担忧,远离伤悲,去做回自己的快乐时光,是我今生最愿意承受的福气。

孩子泪潸潸的无奈,在炎日的农历新年下,化成一片虚无,我痛。我期待更多的耳朵,更多明理清晰的心。

2012年1月15日星期日

大人的疑惑,孩子的挣扎

电话响起,落雨般的铃声敲醒静静的芙蓉,还有沉思中的自己。几乎8点正,天黑了。

原来,电话里的妈妈正烦恼着孩子的请求——孩子想参加机械设计课程。她说去了学习中心考察,看到很多不同年龄的孩子,一同学习依照纸张各别要求,去完成不同款项的机械组织,程度高低不一,依各别孩子程度而定。眼前沸腾的欢乐加上详细解说,做妈妈的难免怦然心动,但基于生活的现实条件,每堂课30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。

妈妈因此挣扎了几天,孩子亦是。大家挣扎的部分不同,显然母子拨电前进行了一场沟通,无法达成共识。妈妈急需一个绝佳的解决办法,我告诉她我可以跟孩子见个面,想听听孩子着重的部分在哪。

挂上电话,我在网上翻了一些相关资料,再分析。这孩子也是我的学生,在我的陪伴下渡过了3年多,我清楚知道这男生最擅于利用空闲时间,自动进行【垃圾回收】的DIY美劳活动。一想到这学生在机械设计中心,目睹一堆数不完琳琅满目,让人眼花缭乱的机械构造,想必在那一刹那,他必定心中充满快乐和遐想——这个画面让我不禁暗笑,孩子的快乐就是那么简单。

翌日,这男生来了。他缓缓叙述自己的想法,同时明确表示他清楚家里的困境,但看见漂亮炫目的机械模型,他自认心中无法平衡,有挫败感,家里因为贫穷无法让他像其他孩子为所欲为。讲到这里,他欲言又止。我专注地聆听,启动电脑。


荧幕出现一张照片。


这是学生2年前的作品——在家里完成的Marble-shooter。记得孩子兴致勃勃,拿着作品来学校告诉我:“外面卖得太贵,家里负担不起,所以我自己亲手做,然后带去学校跟学生一起玩。”

我把2年前的情景重新翻起,清楚地告诉这个男生他有多棒:“当年的你很有创意,懂得就地取材,这已经完全符合了科学和艺术的学习精神。我有个马来艺术家一看到你的作品就说很棒。”

我也分享自己看到的部分:一般的机械设计课程都只是给孩子一个样本,一个引导方向,然后放手让他们去自由发挥。那些最基本的构造单位,要如何设计基本操作单位,发明原创引擎,机械的科学理论都不在他们的课程当中,喂养式教学可以有很多种,这种课程也是其中一类。我眼前的孩子早已具备了基本的创作能力,这些机械设计课程根本用不着他。我建议他去自寻创作灵感,在youtube就有他人数不完的生活创意,这些都是免费资源,而且是结合全世界人类的智慧结晶品。有时间反而主动去学习寻找资料,结合资源,改良甚至深入研究,或作报告才有更大的学习效应,这部分才是未来学习大方向——学习如何学习。

不到10分钟的沟通,我看见男孩的皱眉开始软化,挣扎完全消失。他开始展现自信的笑容。

沟通能力,还有领悟新领域的能力,如何看穿整件事情的核心部分,需要生活不停有深度地去探讨,自我修行。孩子如此,大人更要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