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切,从学习感受开始。Grow old with me, the best time is yet to be - Robert Browning

2011年6月19日星期日

《小天星》之《小小宇宙好大好大》@杂草老师 2011年5月刊

主角(一)文文 七星瓢虫,以蚜虫为主食。


这下惨了!

六岁的文文起身后,发觉自己居然变了另一个样子——瓢虫!

怎么会这样?我的天啊!文文的手脚变得细短,背后还长有翅膀。

“嗡嗡!嗡嗡!” 文文被巨声吓倒,他急着朝天仰望,原来是只小蜜蜂,远看像直升机。蜜蜂热情上前自我介绍:“嗨,我叫拉拉,您好!欢迎你来到我们的小宇宙。”

“什么小宇宙?” 文文一脸好奇的样子。

拉拉挥手暗示文文一起舞动翅膀:“跟我来!”

两人就这样穿过大大小小的植物:有些植物身上有刺,一些植物身上黏黏的;一只不知名的虫儿滚着圆圆的粪土,他俩更差点成为蜘蛛的午餐,好险!

“这《小宇宙》是不是很好玩?” 拉拉轻拍文文的背后。
“我的心脏跳个不停!” 文文说完忍不住笑了:“可是很有趣,几乎什么样的生命都有!

他们打算在池塘边歇息。拉拉说那里有许多的水蜘蛛和蜻蜓。眼看蜻蜓和水蜘蛛们的移动速度似乎比喷射机还要快,这让文文不禁深思——小宇宙真的无奇不有。为何平时的自己察觉不到?

想着想着,文文【扑通】一声掉进池里。他揉揉双眼,感觉头有点痛,怎么搞的?文文忍不住笑了,原来他从床上掉下来,哈哈。

文文喜欢这场美梦,梦境里的小小宇宙漂亮无比。文文试着很用力闭上双眼,尝试重新回到那个梦,结果试了好多次还是不成功。他有点泄气。

第二天,文文赶紧连牙也不刷,打开门口,直奔花园。他手上握着放大镜,身体蹲在草堆上,很专心地慢——慢——地贴近泥土,然后大喊:“我看到有一只很美——的大蚂蚁,我看到了!

小宇宙好大好大!


主角(二)拉拉:小蜜蜂,以采花蜜为生。



配角(一):水黾 min,第三音)——水生半翅目类昆虫,栖息于静水面或溪流缓流水面上,动作轻盈。

 配角(二):蜻蜓——图中显示蜻蜓的复眼。每个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组成,数目大约是103万个,因此视觉非常灵敏。

配角(四):蜣(qiang,第一音)螂用铲状的头和桨状的触角把粪便滚成一个球,以动物粪便为食,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。



图解:法国短片《微观小宇宙》放大我们平常忽略的小小昆虫世界,值得一看。必须【慢慢】欣赏。

(毕)

(刊登于《普门》儿童杂志《小天星》5月版)

2011年6月14日星期二

《小天星》之《小麻雀文文的一场惊讶》@杂草老师 2011年4月刊

故事主角:麻雀(Eurasian tree sparrow


在沵来(Nilai)市镇住着一只非常细小的小麻雀,名叫文文。他几乎每天早早起身,然后飞去附近的草地上寻食。早上是他最高兴的时刻,朋友多,有的吃,有的玩,大家忍不住唱起歌来,快乐多逍遥!

在广阔的草地上也有比他体型还要大的朋友,一些是邻居,一些是从很远的地方飞来——有温驯害臊的斑姬地鸠和他的远亲珠颈斑鸠、在花丛吸吮花蜜的黄腹花蜜鸟、顽皮爱捣蛋的八哥、贪吃的鸽子、生性好斗的鹊鸲。偶尔会提防凶悍的家鸦。最可怕的还是流浪猫,一旦谁先发觉到附近有猫只的出现,大家就会以高亢,连续不断的声音警惕大家要小心, 整个场地扬起了一支交响曲!

一天,来了一名小男孩,他手上抓着一个篮子和一包细小的黄色豆粒。男孩身体稍微伏下,随手拾了一棍子,很快地把棍子顶着篮子,篮子底下撒了一些黄色豆粒,就跑开了。八哥们急着吹笛子,看来不是什么好东西吧。可是贪吃的鸽子和Zebra Dove却慢慢地靠近篮子,难道那些黄色豆粒都是好吃的东西?

文文想往前走可是又有点害怕,里面没有花猫应该没事吧?

草地上突然变得很热闹,大家你我不停地争论:那些黄色豆粒可以吃吗?要不要试试看?

突然,篮子像石头掉下来一样——砰的一声!全部小鸟急着飞去树上,文文在叶间窥探树底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?

只见刚才的小男孩出现,他迅速地飞去草地,慢慢地把篮子掀开:有一只灰鸽子的右脚被绳子套住,挣脱不了。小男孩笑着把抓到的鸽子放进一个袋子,吹着口哨,走了。

文文看了,心跳一百。好险!


配角1:斑姬地鸠 (Zebra Dove

配角2:珠颈斑鸠 (Spotted Dove

配角3:家八哥(Common Myna

配角4:雌性鹊鸲(Oriental Robin Magpie

配角5:雌性黄腹花蜜鸟(Olive-Backed Sunbird

配角6:原鸽 (Rock Pigeon

(毕)

(刊于《普门》杂志之《小天星》四月版)

2011年3月25日星期五

Are you ready? 你们都准备放手了吗?


对,今天就谈谈放手。

就这个早上,侄儿老早在客厅等我,他说要找三叔我出去散步,他连脚踏车都拖来了。拿了相机和望远镜,两老小浩荡出发准备观鸟去,时钟将近九点,太阳爬得近,我隐约嗅到谁家的厨房冒出烧焦味,错觉,哈哈。

看了纺织鸟的新巢,然后收拾美好心情回家。不料,侄儿在大路旁的转弯处,从脚踏车摔下,回头望着我:很痛,很痛啊!

我加快脚步过去(没有跑),先安抚他,拉拉他的双脚,看看幼腿有何损伤。连皮外伤都没有,侄儿告诉我说他骨折断了。他一脸痛苦的表情吸引了三位年轻的警察先生,寒暄问候下,各走各的,好像没什么事发生。我就这样很浪漫地一手扶着侄儿的弯背,一手抓紧车头,他依然一脸无辜地望着泊油路,双脚由踩盘支撑,嘀嘀咕咕地一段又一段的泊油路。

“脚还能动吗?”  侄儿摇摇头:“左脚不行。”
“没事的。你看,那里有黄莺飞过,好大只!” 侄儿的头部隐约提高。。。
“哟,你看!那里有好多白头翁,他们飞得那么快做什么?不用【那么快嘛】,慢慢来就好。今天是星期六,慢慢来,又不必急着去上课。” 我笑着说。手腕有点麻痹,微酸,很晒啊太阳大人。

回到家,刚好爱妈回来。深知她是按摩高手,侄儿的【善后事】就由她来负责,我则在花园修修草。不久,传来爱妈的埋怨声:“都叫你的脚别摇来摇去,现在你看——沙发都沾有铁打酒的痕迹,这沙发很贵,很难洗脱的!” 侄儿凝视着我,是他的求救信号,我收到了。

”要涂药水可以事前在地上擦拭啊,这省去了许多麻烦。孩子感觉到痛自然就会甩脚,这很正常。Mother,你要放松。” 我笑着望着他俩。

放松,谈何容易?全天候忙碌一大堆的琐碎事还能放松吗?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曾经遇过的难题。急性子的人更不必说,几乎分秒必争,生活就是战场,马虎不得,松不得啊。

无法放松又何谈【放手】?

很现实的问题,对不?这完全是跟【拿捏心力】有关的课题。

另一个例子是,芸乐几乎每一年的学校假期都会带学生出外背包旅游,感受不一样的生活体验,打开视野,放松心情。要放松我自然就联想到荒野,越原野的大自然环境就越能感受绿色的魅力,可是这对一般家长,早已习惯把婚后生活埋在工作挣钱、电视娱乐节目和人造超市娱乐中心的漩涡里,大自然,尤其是这些人潮不多,静谧笔挺的老树林,蝉鸣声比家里30寸水晶荧幕电视还要高的声量,对不习惯大自然的成人来说——接触森林简直丝毫无法让毛管松茸,更不必谈什么身心放松之效果,而且挺进荒野森有如【身陷怪物集中区】的同理感觉,不仅自己要步步为营,连孩子也不得不如此。

孩子有压力——想尽办法挣脱父母的【谨慎】,父母有压力——想尽办法不容许孩子们和自己有1%的皮毛伤。大家似乎觉得在超级市场受伤了还有人挺身打救,但在人影一只都无法看见的大自然就不得受伤,连碰触海水都是犯罪,让泥沙沾满了身体也是一种【野蛮行为】?

你们可以不相信我,但是只要在每逢周末或公共假期【覆水难收】的家庭日季节,记得抽空去在沿海一带人潮汹涌的沙滩,别忘记携带望远镜和照相机,你们会目睹很多的父母像僵硬了的北极企鹅,瞪大眼睛(一些持着望远镜)盯着自己的孩子,像灯塔般散发着警惕非常的光芒,誓死也要把海啸、水怪、鳄鱼、鲨鱼、水母、有害危菌、H1N1、辐射、昆虫等等孩子的天敌给化解,才能【放松】自己?


连亲子关系都如此紧张,试问家长们又有多少【心力】去放松自己,放手让孩子成长,去发掘自己的生命?


所以很多人认为:我杂草老师一人携带5/6个孩子进行户外活动,是超级高风险的户外活动。要不买保险,要不就找一些无法配合的义工,要不就建议自己跟在我们的车子,观察我们的一举一动?不仅我在抗议,连一些年级较大的孩子也在抗议!我听了这些建议不禁失笑,如果我真的要好像一般家长们紧张兮兮,盯紧孩子,誓必要孩子完全100%出现在自己的眼里世界,那么我可以担保:芸乐一早就关闭,因为带动课程的老师无法成长,孩子们也同样无法成长。别说看5个孩子都难,看顾一个都成问题,这种身体心绷紧的【过分用力爱心】实在是不环保,而且容易熬出心病,要知道【心病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障碍】。

http://casperwen.blogspot.com/2011/01/blog-post_19.html看到一则不错的文字,关于放手的:

放手,不等于不关心,只是我不能代替别人做事。
放手,不等于从此不管,而是明白我不该控制他人。
放手,就是不要提供所有答案,让别人从结果中学习。
放手,就是承认无能为力,因为结果如何不在于我。
放手,就是关心而非操心。
放手,就是不再试图改变或责备他人,因我只能改变自己。
放手,就是不要替别人补救,只是表示支持。
放手,就是不要批评,让对方保有尊严。
放手,就是不要操纵结果,让别人自行决定。
放手,就是不要过分保护,让别人面对现实。
放手,就是不要否定,只是接纳。
放手,就是不要唠叨、叱责和争辩,而是反思己过予以改正。
放手,就是不强求凡事照自己的意思,而是接受现状,珍惜每一刻。
放手,就是不再批评或勉强别人,而是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。
放手,就是不为过去感到遗憾,而是继续成长,为未来而活。
放手,就是少害怕一点,多爱一点。


 
寓言故事都告诉我们握紧拳头的猴子伸不出洞口,只要将手放开,手才能掏出来,不至于惨遭猎人逮捕。那活在真实世界的我们呢?我们是否察觉自己的【心】和【身体】是否一致?

家长们,究竟你们在担心什么?你们清楚自己在担心什么吗?真的是担心孩子的性命还是担心存在你们【内心的恐慌】?口口说放松是不够的,要身体松首先心一定要放松,不是放肆(放肆和放松不一样,放松是清醒的)。一点一点地松,一点一点地放。大人放松,孩子也会放松,道理就这么简单。

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时刻身心紧张的父母,他们只需要你们跟他们一块儿地玩在一起,活在一起,玩也在一起,这个才算是一家人嘛!孩子在玩水,大人却在身旁守着多纳闷。拜托relax一点!

你们都准备好放手了吗?Are you ready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