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切,从学习感受开始。Grow old with me, the best time is yet to be - Robert Browning

2010年2月19日星期五

同样是爱,同样是伤害。


包庇孩子,在某个程度下其实是一种伤害。

就在美好的一个清晨,陪同一位朋友来到她小妹就读的中学。刚到校门,天气开始转坏。

这不是一个高谈阔论的好时机。

见到了朋友的小妹,她一脸不欢地向朋友大吐苦水,嘟得半天高的嘴加上一副关公附身的表情,当时的天气和她的心情几乎是一致的。

她痛诉班上某位学生的态度不良,然后带着我们去见食堂里的纪律老师,朋友说要向学校投诉,说她的小妹被一位同学A以网聊来侵犯她妹的个人私隐权,纪律老师说好然后约在办公室见面。

对方A的父母也一起来。

当然这牵涉到的另一位女同学B也被叫来。

就这样,4个大人和3位中学女生就一起夹在狭窄的办公室里,门口还是打开的。

对方的家长,尤其是配着一副眼镜的妈妈,无时无刻都突出她那双很凶悍的眼神,瞪着我和朋友,我忍不住想笑,可是给忍着。

天气变得更黑,下雨了。

我心里预测,这场看来就没有什么东西可言的‘探讨会’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;想看的,反而是探索这位学校老师的处事能力和孩子们临场的心理状态,还有我们成人的统合思维是停留在那个阶段。

结果,正如我言,事情一开始就是你吵我闹的,各方持着理由,以庇护孩子,维护孩子的利益的理由下,在孩子们的面前下,吵得几乎可以用‘脸红耳赤’来形容当时的状况。就连A同学的妈妈也忍不住豁出‘别再讲什么废话了!’这类对我来说相当粗俗的言语。

我眼前的纪律老师,在不停声明自己的中立立场以示众人请自我息怒,仍无见效 - 学生A的妈妈还是在一旁喋喋不休,瞪大了的眼睛,高吭的声量让她的戒备心大于一切,她和身边的丈夫,都没有留意到背后的女儿居然双眼变得红通。

朋友妹妹的眼珠也在打滚着,不过身旁的同学B却忍不住哭了起来。

可能是双方辨得太剧烈吧,外面其中一位工作人员赶紧把门给掩上。后来我举手以得到老师和其他人的同意,让我这个‘中间人’冷静地用言语把大家的目光放在三个女生的身上,因为她们期待我们‘成人’来解决问题;我们来了,却不但没有把事情明朗化,还是孩子们口瞪目呆地,在看着‘大人们上演一场好戏’- 在互相指责,道理越辩越模糊的同时,我们大人是否了解这是何等的一种‘负面教育’?

这是心理建设上的一种双重伤害。

所以我建议孩子们可以选择私底下谈妥,不行的话可以寻找纪律老师或是辅导老师,因为家长们都是外来者,有些事必须先交由校方处理,真的谈不妥后才来寻找家人。

替纪律老师找来了一个下台的机会。他很快地当机立断叫3位学生留下,家长们可以暂时在外头歇息。我顺便向当才那位关门的工作人员微笑以示谢意。

当然,正如那位老师所言,每一个结果并非能让每个人都心服口服。后来看到朋友的妹妹和她的同学哭着出来找我们,我想事情还是没有水落石出:到底是谁把朋友妹妹的照片放在网页和滥用网上共同户口,这个相信也唯有她们三人的心中最为清楚。我和朋友在‘事情解决’后一旁为她妹妹和B同学进行谈话以平伏她们的心情,希望透过分享可以减轻这件事情对她们心理上造成的伤害。

不过看着对方过后咄咄逼人的举止,和那一身打扮端庄的姿态,心想:再华丽的外表仍然掩饰不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;你有多少的份量,面对长有慧眼的人,实在是微不足道。

对我和朋友,今天铁定是宝贵的一天;对那三位女生来说,她们上了一堂什么叫做‘私隐权’的课;对那两夫妻来说,他们对孩子的爱和付出也是毫无条件的;对纪律老师来说,这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– 就是校方在公民意识上做得不足。

我对朋友说:包庇是一种福气,也是一种伤害;隐瞒事实的真相,包庇犯错的任何一颗心灵,都是一种长远的伤害和非良性投资;我们要把善因播出去,而不是为了眼前短期的收获而忽略未来。

上车前,我望了望背后的学校,想到刚才孩子们和大人们的谈吐举止,打在身上的细雨,好像在叮嘱我自己:一定要把自己的学生们和家长们搞好!

虽然外头雨点纷飞,气色却一片明朗。又是一条好汉!

3 条评论:

  1. 包庇不是爱,是害。宠爱不当,就变成害。
    这是许多父母犯的错误,所以才会有“慈母多败儿”这句话来提醒父母亲。
    不是有个故事,说一个人从小偷东西时,不但不被责备,还被母亲称赞,到最后长大了犯了严重的罪行被判刑时,把妈妈叫来,狠狠地咬了一口,恨恨地说,要不是妈妈当初指正我的行为,我今天就不会有这样的下场了。要引以为鉴。

    回复删除
  2. 嗨,木马。所以『慈母多败儿』?

    回复删除
  3. 现在的人还兴写信吗?

    回复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