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切,从学习感受开始。Grow old with me, the best time is yet to be - Robert Browning

2010年1月20日星期三

隐约暗流下的教育危机


回到芙蓉是喜悦的,翻开报纸是悲伤的。


一名老师和5位独中生葬身于暗流,此事引起社会的关注,有人指责校方办事不利,有人说是教练的过失,也有人说这纯碎是场意外,当然也有其他评论,各说各的,像是天空布满利箭的乱象,殊不知人人均已受伤,只是受伤程度因人而异。

这里不想针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作为焦点。

我本人很排斥也极力反对用分数作为强化竞争力的学习振奋剂。咱们考试、联考、统考都与学校生涯息息相关,连课外活动也不例外。求学时缺乏辨识的思辨能力,所以我们任由学校决定我们的人生去路:考得好就选择理科,考得全A就把医学放在升学首位,兴趣被压抑,全由成绩来决定他们的梦想;另一方面升学制度也考虑到学生们学术范围以外的能力,顺水推舟,课外活动自然就变成了考试以外『为分数搏斗』的战场 - 越活跃的学子自然获得更多的分数,那些在外为校增光的更是让所谓的『考试匠』升学的优势锦上添花。

为分数打拼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学术和考试,很多学子早在课外活动加入战围,争夺最高荣誉,每一个举止都关乎到分数,分数里头尽是『我的未来。我的前途。我的选择』。

相信呆过中学生涯的我们都略为熟悉这种过去的情景。只要你在众所的学会、制服团体或者球类组织当中每三项各自报名其中一个协会,那参与者就可以自动获得1分还是2分(由学校决定),如果是籍由学员们挑选出来的委员,分数自然就更高,再加上校内校外大大小小的比赛以及比赛成绩,课外活动总结分数就变成另一种优势。

在这种『隐约效绩』学习模式下成长的人格到底在未来会演变成什么样字?到底有多少人会意识到这种学习危机?到底有多少双眼睛会看到参加活动背后的意义?

独中师生在龙舟培训前到底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分配资源和人力?为何不适水性的师长会成为当天的带领人?为何不是每个人都披着救生衣上阵?为何不会游泳的成员能够成为龙舟队的队员?为何会在明知暗藏危机的水域上进行活动?这些领导人和成员们是以什么样的条件入选?紧急状态意识和心理素质培训有么?对暗流的认知有多深?上船前的最后一次维修是几时?成员们培训前的状态如何?这个组织对天气预测有何了解?

在『不清不楚』的情况下进行活动到底要承受什么样的后果?一味着『做,做,做』能够带来什么?

只能说我们都是被热情和懒散淹没的一群:什么都向前进,看到前面却忽略了后面是速食年代最大的致命伤。『慢活』喊了多年始终不是大家的主菜而是饭后甜品。

没有瞬间的『慢活』,我们又哪来空间沉淀、反思?

看看芸乐班的孩子,很多都是在外头参加了数不完的语言学习班和才艺班,然而提起什么是『芭蕾舞』?历史回顾?有哪些芭蕾舞推动者?古典和现代的有何不同这些等等的问题都把他们考倒了;我的爱妈也是舞蹈爱好者,从line dance,拉丁直到现在的中国民族舞都有一手,可是当我提起『民族舞的历史背景』和『如何把以前和现在的民族舞融合为一』这些问题时,她很快地回答:

『跳舞就跳舞啦,不用那么麻烦,老师只是教我们基本的舞步技巧还有讲解一些历史咯。』

我呆呆地看着她,失笑。

能『文』能武的年代似乎是个过去式。


(另注:愿节哀顺变)

2 条评论: